<u id="9dff7"></u>
  • <var id="9dff7"><code id="9dff7"><meter id="9dff7"></meter></code></var>
      <sub id="9dff7"><address id="9dff7"></address></sub>
      <form id="9dff7"><source id="9dff7"><track id="9dff7"></track></source></form>

    1. <sub id="9dff7"></sub>

      <sub id="9dff7"><listing id="9dff7"></listing></sub>
      <wbr id="9dff7"></wbr>
      <wbr id="9dff7"></wbr>

      手機號
      驗證碼
      立即登錄    忘記密碼? 注冊
      手機號
      郵箱
      立即登錄    免費注冊 找回密碼

      7/5/2018 2:37:00 PM

      專業翻譯公司和你討論圖書翻譯如何“走出去”

      駐馬店翻譯公司和你討論圖書翻譯“走出去”的目標:我們中國“走出去”的終極目標,應該是讓外國更多的讀者喜歡并樂意掏錢購買你的書。要做到這一點,首先必須選題對路,書的內容能激起外國讀者閱讀此書的興趣和欲望;其次,翻譯要過硬,要使讀者像閱讀他們本國圖書時那樣明白、隨俗,并能帶來愉悅;再次,就是圖書封面美觀以及價格合理。前兩條最為重要,與翻譯密切相關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中國文學翻譯界歷來追求“信達雅”:“信”指意義不悖原文;“達”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;“雅”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。

      翻譯家馬愛農因翻譯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圖書,受到眾多讀者喜愛,她的其他譯作銷量也一路看漲。但這幾年,不僅有人以“馬愛儂”的名字出版譯作,還有人干脆抄襲馬愛農的譯作,然后署上自己的大名出書。

      翻譯在對外交往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但現實中,翻譯工作卻未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。例如,絕大多數文字翻譯工作,至今還是靠譯者利用其業余時間完成。曾經有過的職業翻譯家,現在幾乎不見蹤跡。翻譯報酬一直比寫作低很多。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許多人都會記得,在很長時間里,我國的翻譯圖書封面,大多只署外國作者的姓名。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以后,隨著引進版圖書的增多,在翻譯圖書封面上才漸漸出現了譯者的姓名。現在,封面上同署原作者及譯者的姓名,已經很普遍了,這當然是進步。

      我國現行出版體制下,出版選題大多是由各專業的作、譯者向出版社推薦,經出版社認可后組織出版。就對外出版來講,從事中譯外的譯者多是外文系出身,他們研究的是語言轉換,而對當今外國讀者關注中國哪些方面的信息、喜歡哪些方面的圖書未必很熟悉。他們從中國人的思維出發,往往一廂情愿地想向外國讀者展現中國的文化,終因視野局限,涉外知識面不廣,結果設計的選題與外國讀者的需求合不上拍。有個例子正好從另一面證明了這一點,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裘小龍是一個學院派的人物,他在美國文壇很有名,不是憑寫學術論文,而是靠寫新偵探小說。前幾年,他把改革開放后上海的新變化寫成英文偵探小說,如《夜幕下的外灘》、《石庫門之謎》等,不僅暢銷美、歐,還在美國得了獎。他這種針對西方讀者的閱讀心理、有所創新地介紹中國的圖書的成功做法,對于推進“走出去”是非常重要的。


      閱讀文章:積分+1
      男女全黄一级带免费